電流互感器擊穿過程分析與討論
來源: | 發布時間:2014/12/2 2:18:07 | 人氣:
電流互感器擊穿過程分析與討論
從電流互感器解體情況看, 電流互感器有兩個
主絕緣擊穿部位:一是盆式絕緣子內表面,一是電流
互感器軀殼 P2 側與二次繞組屏蔽罩之間的 SF
6
氣
體間隙。
根據該電流互感器的結構, 測量所得電流互感
器一次高壓部分對地絕緣電阻為零, 即實為其盆式
絕緣子絕緣電阻為零。 而電流互感器軀殼 P2 側與
二次繞組屏蔽罩之間為 SF
6
氣體間隙, 具有較高絕
緣電阻。因此判斷,上述兩個放電擊穿部位不可能在
一次放電中同時產生, 而應為兩次不同時間放電的
擊穿部位。
查閱相關文獻發現,SF
6
氣體的擊穿強度對灰
塵和導電微粒相當敏感。 同樣條件下,SF
6
氣體絕緣
強度約為空氣的 2.5 倍, 當 SF
6
氣體壓力為 0.2MPa
時,其絕緣強度與絕緣油相當。 然而如果 SF
6
氣體中
含有灰塵,其擊穿強度下降可達 30%;而導電微粒
污染的 SF
6
氣體,其擊穿強度低于清潔氣體約 10%。
因此認為, 電流互感器軀殼 P2 側與二次繞組屏蔽
罩之間的 SF6 氣體間隙被擊穿, 是由于間隙中 SF
6
受氣體到盆式絕緣子爬電產生的粉塵顆粒污染,絕
緣性能下降造成的, 而且其擊穿早于盆式絕緣子的
貫穿性擊穿。
綜上所述, 推導 5041 斷路器 B 相電流互感器
完整放電擊穿過程如下。
(1)首先在 5041 斷路器 B 相電流互感器盆式
絕緣子的內表面出現爬電, 并伴隨產生大量白色粉
狀放電分解物。 最初由于盆式絕緣子內表面燒蝕通
道尚未完全貫通, 此時盆式絕緣子還能支持運行電
壓。 而爬電產生的熱量使 SF
6
氣體受熱膨脹,帶動放
電分解物向二次繞組屏蔽罩內部擴散, 并最終擴散
至電流互感器軀殼內。 軀殼 SF
6
氣體在大量粉狀放
電分解物的污染下,絕緣性能大大降低,造成電流互
感器軀殼 P2 側與二次繞組屏蔽罩之間的 SF
6
氣體
間隙擊穿(第一次放電擊穿)。 這次放電擊穿造成了
永石Ⅱ線雙套線路保護動作。
隨后,SF
6
氣體間隙擊穿后形成的短路電流,瞬
間將二次繞組屏蔽罩接地線燒毀, 導致二次繞組屏
蔽罩處于瞬時高電位, 對接地的二次引線管拉弧放
電。
另外由于二次繞組引線與存在瞬時高電位的二
次繞組屏蔽罩距離過近 (基本緊貼二次引線管內
壁),部分二次繞組引線靠近二次引線管上沿的絕緣
被擊穿,使得這部分二次引線也處于瞬時高電位,造
成連接這些引線的端子對互感器底部接地法蘭拉弧
放電,產生的巨大的熱量以及電動力,將二次端子接
線盒掀開。同時,短路電流使得 1S、3S、4S 及 7S 繞組
二次接線端子燒蝕, 以及二次引線管內部分二次繞
組引線燒斷。
(2)電流互感器軀殼 P2 側與二次繞組屏蔽罩之
間的 SF
6
氣體間隙擊穿, 觸發永石Ⅱ線雙側斷路器
B 相單相跳閘。 跳閘后,電流互感器軀殼內 SF
6
氣體
絕緣性部分恢復,但第一次擊穿,使得電流互感器盆
式絕緣子的絕緣性能進一步劣化。此后,當石鐘山變
電站永石Ⅱ線 5011 斷路器斷路器重合閘送電時,盆
式絕緣子被貫穿性擊穿(第二次放電),絕緣電阻降
為零。